不管怎么说,房家最大的两件事情都过去了。王兰心里知道,有些人看人总是先入为主,带着偏见,跟这种人生气不值当。即使自己样样做的都好,他们也会鸡蛋里挑骨头,找出你的不是来。大好的时光,干嘛跟这些人置气呢,又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,有生气的时间还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呢。
王兰一个人待在家里,日子过得舒服极了。她把空间里最大的参取出来,又种了些翟大哥给的种子,琢磨着怎么把东西用好。
王兰觉得知识不够用,现在是手里有好药材,不远的将来好东西会更多。但把原料变成成品,还需要的头脑和手上功夫。她现在的短板的缺点是想法不多,还不爱学习。
王兰想到了房建号脉的老大夫,老人家号脉熬药汤的功夫平月是出了名的,尤其擅长看老年病,家里条件好的老人每年都到他开的药房去配些药,有病治病,没病预防。现在医院也搞活,专门推出一个服务项目,卖自产的防暑防寒的汤药,请的技术指导就是这老大夫,附带的,医院还请他每个星期开两天门诊。
王兰与这人不熟,但打听到这人口碑很好,几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。对上门求教的人也不藏着掖着,还给中医院的大夫开过几次公开课。
但中医这种东西不是靠上几次课就能学会,要想学真本事,还得正儿八经的拜师。老大夫与开骨伤医院的张院长是姻亲,她想利用这个关系。但王兰平时根本够不着人家,想来想去觉得可以托孙张氏牵线搭桥,那年孙张氏回来,张院长登门拜访过呢。
王兰给孙张氏写了封措辞诚恳的信,满纸都是造福乡邻的雄心壮志,并承诺如果自己学有所成,第一个受益的就是孙张氏这个姑奶奶。
孙张氏接到信给王兰打了个电话,说可以帮忙。张院长办医院没少麻烦她,给她找个学习的机会肯定没问题,她很高兴王兰能在工之余还想到学习新的东西,俗话说艺多不压身,以后说不准就靠着这个养活。
孙张氏还跟王兰说了另一件事,张自在的大姑娘张桂花今年结婚,找的北京城的婆家。新女婿头一次上门,张自在盛情邀请孙张氏回老家,见证这一时刻。她点名跟王兰要二十坛药酒,还让她做好做膏药的准备,材料都准备好了。
王兰非常高兴,有孙张氏现场为她背书,那这事情差不多是板上钉钉了。王胜很支持王兰上进,女儿结婚前就能干,结婚后不跟别的妇女一样,天天在家里做饭看孩子,让他觉得很欣慰。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,更别提丈夫了,结婚还没半年呢,已经跟婆家大闹一场,想想这以后的日子他就不放心。
王胜出钱出力去王兰的姥姥村里拉了一双排车的粮食酒,过年前,农村的庄户人家都自己酿酒待客。这东西跟酒厂里勾兑的不一样,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粮食酿出来的,做成药酒,效果肯定也不一样。
王兰参加完婚礼回来,把事情跟王胜从头到尾说了一遍。王胜觉得自己女儿没错,受了气就要找回来。本来他还想去丰城跟亲家聊聊,被王兰拦下了。
房建在丰城没待几天,回家的时候看到自己家墙根下一排的酒桶,院里还晾晒着也都是吃的,以为王兰忙年呢,“兰兰,这就准备过年的东西了?弄这么多药酒啊,喝的了不?”
“这才多少啊,我爸家里还有呢。我爸说了,今年我们家的酒他包了。药酒不是自己喝的,我要送人。”
王兰手上忙着,跟他搭话。
“送谁啊,这些东西挺费功夫的吧。”
房建一听是送人的,进屋的脚步就停住了,“我就听邵阳说过你弄的药酒挺好的,别忘了留下点待客”。
“行,那我明天再去我娘家弄点。我现在有功夫,还想托人办点事儿,反正都是做,干脆一次做多点,待会给舅舅家打个电话,我投好了料让邵阳带点走。”
王兰撵他,“你快屋里暖和暖和去,我给你拿点吃的。”
“你还没跟我说你要办什么事儿呢,要不要我从丰城买点高档的礼品啊。”
房建想的倒是挺周到的。
“不用,人家在首都,条件比我们好多了,就好这一口,药酒是点名要的。先别说这事儿,房建,你们年假什么时候放啊。今天护士长跟我说,过年那几天安排了我值班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笔趣迷【biqumi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(空间)我有一个小秘密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